17
2018
-
09
【重磅】周子學呼籲:從業現狀不變 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再多也沒用!
作者:
隨着物聯網、5G風口帶動了國內IC產業發展,國內IC產業呈現出大熱之勢,各地積極投入投資集成電路行業,迎來新一波建廠熱潮。然而,我國集成電路行業卻普遍面臨人才緊缺的發展瓶頸。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中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子學13日則直言,“國內*類人才都想去做金融投資,第二類人才去互聯網企業,第三類人才去良好的科技企業如華為,第四、五類人才才到集成電路行業。”周子學嘆,“國內就業現狀不改變,集成電路行業人才再多也沒用。”
他同時表示,既要看到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又要看到本土產業鏈與全球先進企業的差距。應理性面對國內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階段。
周子學13日是在2018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研討會暨第二十一屆中國集成電路製造年會上,對國內IC產業的發展進行剖析時作出上述發言。
我國集成電路高端人才缺口大 並出現流失現象
據日前新出爐的一份《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7-2018)》(以下簡稱人才白皮書)統計分析指出,2017年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市場規模增速創近年來新高,達到3432億美元,同比增長24%。與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趨同,國內的集成電路產業銷售也在高速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產業銷售額達到5411.3億人民幣,同比增速達24.8%。
面對增長速度如此之快的集成電路市場,國內的產業卻陷入了一個窘境---人才的發展跟不上產業的高速發展。
《人才白皮書》顯示,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國集成電路行業從業人員規模在40萬人左右;到2020年前後,我國集成電路行業人才需求規模約為72萬人左右,人才缺口將達到32萬人。
《人才白皮書》指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需求增速較快。在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期間,IC設計業人才需求數量增幅趨於穩定,但高端設計人才緊缺的狀況並沒有得到很好改善;IC製造業受產能擴張影響,人才需求保持高速增長,由於近幾年國內生產線佈局進入快車道,製造業企業特別是傳統老牌製造業企業人才流失嚴重。同時,國內製造業企業對於人才爭奪的惡意競爭現象較普遍,應引起高度重視。
更嚴峻的是,現在社會就業趨勢*呈現“畸形”態勢。
正如周子學稱,“國內*類人才都想去做金融投資,第二類人才去互聯網企業,第三類人才去良好的科技企業如華為,第四、五類人才才到集成電路行業。”如此下去,“國內就業現狀不改變,集成電路行業人才再多也沒用。”
發展“國產芯”現實形勢仍嚴峻
儘管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可期,但嚴峻的現實也橫亘在眼前。中興事件的爆發揭開了我國半導體行業“缺芯少魂”的遮羞布。
“中興事件只是較新的一個案例。” *02重大科技專項技術總師、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表示,事實上,中國近年來在*上就受到許多“不公正”待遇。
2015年4月,美國商務部決定對中國四家*超級計算機中心禁售至強PHI計算卡;
2016年1月,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CFIUS)否決了中國投資者收購飛利浦旗下子公司的照明業務;
2016年2月,紫光股份因CFIUS審查而放棄收購西部數據;
2016年3月,美國商務部宣佈對中興通信實施制裁;
2016年10月,德國政府撤回對中資企業收購Aixtron的批准;
2016年11月,美國商務部長珮尼·普利茲克警告,中國政府主導在半導體領域大規模投資扭曲全球集成電路市場,破壞行內創新生態系統;
2017年1月,美國總統科學技術諮詢委員會向美國新政府提交的較新報告建議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進行限制;
2018年4月,美國政府宣佈啟動對中興通信制裁,斷絕其美國供應鏈。
種種事件表明,留給國內IC產業的時間並不多。然而,國內IC產業仍然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創新是產業的命根子
葉甜春指出,國內IC產業模式單一,需要在無晶圓設計和晶片代工製造基礎上,根據產品特點發展多元的模式,他指出“尤其是IDM。”
與此同時,IC產業佈局的無序競爭、碎片化與同質化的傾向,也與*整合趨勢背道而馳。“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需要儘快形成。”葉甜春表示,“系統-晶片-工藝-裝備-材料緊密協同對整個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經過十年努力,目前中國IC產業已經建立較完整的技術體系,如何實現“替代-創新-引擎”的轉變關鍵在於發揮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提供產品解決方案,進而改變全球IC產業格局。
葉甜春指出,“從無到有”進行產業鏈佈局後,中國需要“升級版的發展戰略”,不能再一味追求建廠擴產;除此之外,IC產業還應從“追趕攻略”轉向“創新戰略”,在全球產業創新鏈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以中國市場先進全球市場,重塑全球產業鏈。
周子學也表示“創新是企業乃至整個產業的命根子”,只有堅持創新驅動,才能促進產業的發展。